我們已經知道「陰陽」最早是一種地理觀念,主要是要分別方向,然後才延伸到分別陰天或晴天(天氣)、白天或黑夜、春天與冬天(季節)等觀念。西周時期的人們因能夠體察風向而定「四季」;「五行」這個粗樸的分類觀念,受到了陰陽與四季的循環規律之影響,進而產生相生相剋的原理。現在我們還缺了什麼呢?我們知道古人認為「天」是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,我們抬頭往天上看,除了月亮、太陽之外,更複雜的是星宿的變化。太陽與月亮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存,好像天上的星宿較為無害,事實上,古人不但不認為星宿無害,而且還賦予諸星神聖性,如月亮、太陽一樣,能對人世間的一切產生作用。

鄒衍以五行之間相剋來預測政權輪替,五行各有一種顏色,將這些顏色納入五行之中。古人建立五行的體系除了從生活經驗中尋找靈感之外,亦可能來自於對天上行星的觀察,古人發現行星具有不斷運動的特質,而且在暗夜中顯得特別明亮。太陽系中的水星(Mercury)、金星(Venus)、火星(Mars)、木星(Jupiter)、土星(Saturn),這些是人類唯一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的五顆行星,其他太陽系的行星,如天王星(Uranus)、海王星(Neptune)的觀測,都要等到高倍速望遠鏡發明之後,人類才能一窺究竟。

文章標籤

Retropy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從簡入繁的,中國歷史上則是先有「陰陽」這個簡單的對偶範疇系統,而後才有「五行」這個較為複雜的分類系統。「陰陽」雖然出現的很早,但是在中國最古老的甲骨文文字中卻沒有出現陰陽一詞,只出現了「陽」和「晦」兩字,考古學家相信「晦」字是「陰」這個字的前身,雖然在考證中無法被證實,但「晦」與「陰」這兩字的字義卻是相似的。「陽」是太陽以及陽光之意;「晦」則是指太陽被雲所遮蔽的意思,之後兩字集合成「陰陽」一詞,表示人們對自然界有了初步的概念化理解。

「陰陽」在殷商初期亦是表示一種晝夜交替的自然現象,到了西周初期則演變成方位與地形考量有關的辭彙。在「五經」中的《詩經》有言:「 既景迺岡,相其陰陽,觀其流泉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登上山崗並以日影來確定山的方向,以及水流的方向。「五經」中的《尚書》亦言: 「南至於華陰,東至於底柱。」與「既修太原,至于岳陽。」說明「華陰」代表著山之北;「岳陽」代表著山之南,當時的「陰陽」一詞有了相對的方向概念。「五經」之首《易經》,被視為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。《易經》使「陰陽」發展成八卦到六十四卦的符號系統,來作為解釋宇宙的工具,其中的符號 ― 與––分別代表著「陽」與「陰」,分別稱為陽爻與陰爻,其符號一直被視為是「陰陽」的具體象徵。上述的歷史沿革有點囉嗦,簡單來說就是事物皆有相對、正反的現象或性質,劉長林先生在著作《中國系統思維》中,明確的將「 陰陽」定義,如下表:

文章標籤

Retropy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只要是華人,我們就會時常聽到有人將好命、歹命掛在嘴邊,或是一句成語「一切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來含括一切人生的挫折與無奈。畢竟,人類的能力還真的很有限,不管是年歲,謀生能力,智力等,在你出生的刹那,似乎已經決定了一切。若是胎兒患有先天的罕見疾病,醫生說他/她可能活不過七歲,父母親能怎麼辦?病急則亂投醫,找中醫,找密醫,找遍大江南北的大夫來醫治,若都無法延續自己孩子的壽命,做為父母的你會說:「這是孩子的命」。當然,也有人不放棄,持續的尋去找出世的高人來醫治,可能最終讓你的孩子活超過了七歲。但是,你的煩惱尚未結束,疾病所產生的後遺症,可能讓孩子喪失謀生的能力,智力發展也可能遲緩, 孩子的人生必將跌跌撞撞,這時,做為父母親的你還會說:「這是孩子的命」。

有生必有死,佛家言:成、住、壞、空,萬事萬物必有生滅,可以說是常態。若將事物從生成到滅絕的發展軌跡定義成「命」,這樣的思維模式,是不是較能幫助人類將複雜的世界化約為簡單的概念呢?答案其實很複雜。上述的故事說明了「命」有兩層含義,第一、在孩子是否能活過七歲這個問題上,說到「這是孩子的命」,這裡的「命」是壽命的意思,代表生命歲數之長短;第二,孩子的人生將充滿挫折,如何讓挫折減少,你可能會塑造更好、更親切的環境,嘗試非典型的教育來教導自己的孩子,如在家教育等等,這些都會是孩子可能的遭遇,成果好壞還要看自己的造化與運氣,這裡的「命」是運命的意思,代表著生命的遭遇與際遇。 

文章標籤

Retropy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